0535-6662633
因為是你,所以愿意
----鄒雅萍
有人說:越活到現在,越羨慕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的生活。
那個年代的人很穩,做一份工作,就堅持了幾十年;研究一個專業,就用了一生的時間;愛一個人,就是一輩子。
愛情就像沉在河底的鵝卵石一樣,要經過時間的打磨,用生活中相互碰撞的小摩擦去讓這份愛情變得更加圓潤。兩個不同的個體,在茫茫人海中遇見、在一起,本來就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情。兩個不同性格的人組成婚姻,慢慢結合成一個共同體,中間要慢慢包容對方的缺點,容忍對方的脾氣,把自己慢慢變成更適合對方的自己。愛情中額兩個人,一定要有人愿意做出改變,改變自己的小脾氣,改變自己的某些習慣讓你的那個ta和你在一起時變得更舒服。因為你是我愛的人,所以我愿意為你做出改變。
只不過這時代越來越浮躁,我們越來越急切,以前什么東西壞了都想修?,F在什么東西壞了都想著換??偸且洑v一些疼痛,才逐漸明白,在轟轟烈烈的愛情,翻來覆去不過是那幾個字:“我愛你”“嫁給我”“對不起”“沒關系”“有我在”。最好的愛情不是郎才女貌,門當戶對,而是因為是你,吃再多的苦我也愿意。
所以,親愛的,如果你要結婚,請一定要嫁給愛情,愿你始終相信真情的存在,不受世俗的桎梏,找到一個不是“將就”的人,擁有一場“因為愛情”婚姻。
最理想的愛情,不過是一房二人三餐四季,如此溫暖一生罷了。
愿你能找到一個心甘情愿說“因為是你,所以愿意”的人。
微笑著生活
----譚慶峰
泰戈爾說過:世界以痛吻我,要我報之以歌。而我要說:世界以痛吻我,我要報之以歌。微笑著去唱生命的歌謠,即使遇到空谷,你面對的也不再是懸崖峭壁,而是棧道橋梁。
同樣是半杯水,悲觀者說:只剩下了半杯水。而樂觀者則會說:還剩下半杯水。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,人生的機遇也會因此而不同。
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吧!活出一種尊嚴,活出一種力量。只要我們直面生活,傲視不幸,笑對痛苦,就一定能攥緊命運的韁繩,活出不一樣的人生。微笑著,我們去吟唱,在平靜中看紅塵飛舞,在孤寂中品世事沉浮。
在古希臘神話中,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:
小神西緒弗斯在天堂觸犯了法律,受到了大神的嚴厲的懲罰,被降到人世間來飽受痛苦。在凡間,西緒弗斯每天都要把一塊石頭從山腳下推到山頂。清晨,他竭盡全力把那塊石頭推到山頂,然而到了晚上,石塊又會自動地滾下山頂,于是,他又要重新把那塊石頭推到山頂。就這樣,西緒弗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腿著那塊石頭,這種永無止境的勞苦和重復的極大地折磨著他的心靈,使他飽嘗著辛苦和枯燥帶來的苦難。
大神料想這是對西緒弗斯最為嚴厲的懲罰,但是西緒弗斯并沒有像想象的那樣痛苦,頹廢和 墮落,而是平靜地接受了命運,每天都以快樂的心情努力地推著石塊上山。
如果冬天來了,春天還會遠嗎?這是雪萊在逆境中用樂觀對生命寄予的美好希望。正如空谷懸崖,再怎么樣的陡峭險絕,也終有一條棧道供通行之路,逆境中的我們更應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尋得人生的柳暗花明。
時光
----王曉琳
其實,人的一生很短暫,時間也不會很多,但有的人卻能很出色,因為他們把握住了時間。莎士比亞說過:“拋棄時間的人,時間也會拋棄他”。說的正是這個道理。所以我們必須珍惜我們現在的時間,就是在珍惜我們的生命。
“光陰似箭、日月如梭。”一個人的一生很短暫,我們應該懂得如何珍惜時間。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,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……”但時間去了永遠也回不來了。
所以,在我們短短的人生幾十年中,唯有奮斗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,不斷地學習跟開發自己的潛能,創造更為美好的人生藍圖!
美好
----姬文文
人們說,一件事堅持21天就成了習慣,在我看來,這是真的。
最近,習慣了睡前給孩子講故事,如若哪天突然不講了,也許我還真的不太習慣;讀書確實挺好的,雖然看似漫無目的,實際它已經根植我的大腦,在故事里發現了很多的美好……
看過小學生冒雨挪樹枝的故事,看過老大爺拿傘為樓下鄰居的衣服擋雨的故事,看到過陌生人領老人過馬路的故事……這是不是書上的美好照進了現實,讓我深深體會到生活依然是溫暖如初。
少一些抱怨,少一些牢騷,少一些蠻橫,少一些計較,生活會在看不見的地方獨留一份美好與我們不期而遇,那份美好才是最溫暖的,最善良的,最值得我們擁有的!
其實,真正的美好,很簡單,無需任何理由,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就好!
讀一只麻雀的故事
----姜文文
寧靜的夏日午后,一座宅院的長椅上,并肩坐著一對母子,,風華正茂的兒子正在看報,垂暮之年的母親靜靜的坐在旁邊。
忽然,一只麻雀飛落到近旁的草叢里,母親喃喃地問了一句“那是什么?”兒子聞聲抬頭,王立偉草叢,隨口答道:“一只麻雀。”說完繼續低頭看報。
母親點點頭,若有所思??粗槿冈诓輩仓蓄潉又鴺淙~,又問了聲:“那是什么?”兒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頭,皺起眉頭:”我剛才告訴過您了,媽媽,是只麻雀。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,又自顧看下去。
麻雀飛起。落在不遠的草地上,母親的視線也隨之起落,望著地上的麻雀,母親好奇的略一欠身,又問:“那是什么?”
兒子不耐煩了,合上報紙,對母親說道:“一只麻雀,媽媽,一只麻雀!”接著用手指著麻雀,一字一句的大聲拼讀:“摸-啊-麻!七-躍-雀!”。然后轉過身,負氣地盯著母親。
老人并不看兒子,仍舊不緊不慢的轉向麻雀,像是試探著又問了句:“那是什么?”這下可把兒子惹惱了,他揮動手臂比劃著,憤怒地沖母親大嚷:
“您到底要干什么?我已經說了這么多遍了!那是一只麻雀!您難道聽不懂嗎?”
母親一言不發地起身,兒子不解地問:“您要去哪?”母親抬手示意他不用跟來,徑自回到屋內。
麻雀飛走了,兒子沮喪的扔掉報紙,獨自嘆氣。
過了一會兒,母親回來了,手中多了一個小本子。她坐下來反倒某頁,遞給兒子,點指著其中一段,說道:“念!”
兒子照著念起來:
“今天我和剛滿三歲的小兒子坐在公園里,一只麻雀落在我們面前,兒子問了我21遍‘那是什么’,我就回答了他21遍,‘那是一只麻雀。’他每問一次,我都擁抱他一下,一遍又一遍,一點也不覺得煩,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愛……”
老人的眼角漸漸露出了笑紋,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。兒子讀完,羞愧地合上本子,強忍淚水張開手臂摟緊母親,深吻著她的面頰……
原來,母親不是患有老年癡呆癥,只是看到麻雀,回憶起往昔母子間的親密,故意反復的提問。
我們跟日記本中那位可愛的孩子一樣,如今已經長大成人,不在追問著媽媽問“那是什么”父母慢慢在老去,有些時候他們嘮叨幾句,我們會沒有耐心。
一個沉重的話題:假如愛有長度,兒女對父母的愛,比起父母對兒女的愛來說,相差幾許?
父母對兒女的愛是兒女窮盡一生也無法償還的虧欠,里面蘊含著太多牽掛;從小到大,,從生到死,伴隨著我們人生的每一步,始終如一;父母深摯的愛對兒女毫無保留,毫無怨言,因為不求回報,才更加難以還清。
如果父母老了:請善于傾聽他們的嘮叨,多陪陪他們。
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,父母健康平安是兒女莫大的福氣?。。。。?!